本报记者 章念生
沃尔沃根特工厂整车车间里,工人正在进行操控、安装、监测,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辆汽车下线。
拥有4500名员工的沃尔沃根特工厂,生产三班倒,平均每分钟一辆汽车下线。这是记者11月初到访沃尔沃根特工厂时,最先听到的一组数字。
在整车车间,机器人在忙碌地抓取零部件,为数不多的几个工人,操控、安装、监测,手里忙个不停,脸上挂着笑意。
6年前,同样的工厂,却被关张的阴影所笼罩,按计划只有800人可以留任。
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当时的“东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决定进行结构调整,推行“一个福特”计划以削减成本,沃尔沃被挂牌出售。
2010年8月,中国民营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接手。
2013年,沃尔沃汽车集团赢利19.2亿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0.82元人民币)。当年底,沃尔沃全球所有员工都高高兴兴领到了年终奖——相当于3个月的额外工资。
“沃尔沃员工非常荣幸成为中国公司拥有的品牌。”沃尔沃汽车集团副董事长汉斯—沃勒夫·奥尔松对本报记者这样说。
并购——
抓住机遇 重视沟通
上海嘉定,沃尔沃中国区总部,记者见到了袁小林。他当年参与吉利并购案,后作为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曾在瑞典哥德堡常驻4年,现任沃尔沃中国区总裁。
“李书福董事长将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归纳为6个字:天时、地利、人和。”袁小林说。
杭州滨江,吉利总部。记者面前的李书福,对“天时”有着比较具体的阐述。
“国际金融危机风起云涌,全球资本市场处于冰冻期,吉利要‘破冰’走出去。全球顶尖的法律顾问、财务顾问和咨询公司几乎闲得没事干的时候,吉利以最低廉的价格雇了他们,组成了一流的并购团队。”
18亿美元,比原先标价整整少了42亿美元。吉利接收沃尔沃汽车集团全部资产和知识产权,包括3家工厂、1万多项知识产权,还有弥足珍贵的数据库等。
中国经济实力上升、人均收入增加、市场不断扩大,便是最明显的“地利”。吉利接手沃尔沃之后,定下两大支柱:稳定欧美,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强大的中国和中国市场,是沃尔沃的底气所在。沃尔沃高层的普遍共识是,“卖给中国人,是沃尔沃最好的归宿。”
更值得一提的是“人和”。
工会,在西方国家是很难打交道的组织。从一开始便与工会建立良好沟通,让李书福运营沃尔沃事半功倍。
回忆起2009年发生在根特的那个场景,李书福眼神里充满自信。福特公司宣布吉利为并购沃尔沃首选方后,他与福特公司高管一起到根特会见工会代表。
“请你用3个词来说明吉利为何是首选方。”工程师工会代表菲利普·莫蒂埃对李书福开门见山,挑衅之意显而易见。
“我爱你们!”李书福的回答直截了当。
听完介绍,尤其是得知吉利为并购沃尔沃作了8年的精心准备,工会代表静静走上前,摘下自己衣领上的沃尔沃徽章,别在李书福身上。
与工会的沟通接触,远不止这些。为了解吉利的实际情况,瑞典工会组织曾3次派人来中国考察,与不同层次的代表座谈。
“他们为此花了不少工会会费,但肯定值。”李书福笑着说。
并购交割的时候,袁小林是许多文件的盖章者。“五六十平方米的房间里,长桌摆成一圈,一摞摞文件挨在一起,每摞都有20多厘米高。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光盖章就盖了整整一下午。”袁小林说。
这些文件的背后,是吉利200多人并购团队的艰辛付出。“光是阅读的材料,就可装满整整一卡车”,还不知遭遇了多少次白眼,熬了多少个通宵,飞了多少万里程。
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