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 注册

赵勇:北京的畅通无阻是遥不可及的梦吗
2011年1月3日来源:本站编辑

赵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来信希望我写一写去年最有感触的事情,让我感到为难。其实,最有感触的事情是没法写的,写出来也发不了。那我就说一说其他有感触的事吧。

堵车如今已成北京人的一种新体验。去年年初我坐出租车,两公里左右的路程愣是走了一个小时,而类似我这种体验的人估计不在少数。记得前两年,我的导师打车去北京站赶火车,结果把他堵在二环路上挪不了窝。等他终于赶到火车站,火车已开,他只好再乘出租车打道回府。回来后他跟我说,他活了七十多岁,一辈子没误过火车、飞机,没想到这一次却赶上了。于是,他觉得有了一种深深的挫折感和失败感。

去年以来,对这种挫折感和失败感,估计好多人也有深刻体会,因为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堵点也就增多了;堵点一多,堵车的路段也延长了。如今,北京的交通体系已变得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往往就会出现“惊天大堵”。比如去年9月17日是礼拜五,本来是平平常常的日子,但一场小雨便让北京143条路段严重堵车,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

因为堵车已成家常便饭,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且往往都有了应对方案。比如去车站、机场,本来可能是一个小时的路程,必须提前两三个小时出门,这已成北京人的常识。我住的地方离学校8公里,如果我的课被排在上午8点,我既不会选择坐公交车,也不会选择乘出租车,而是骑“电驴”。因为骑车的话半个小时准到,而打车或坐公交心里就没底。这是我的应对方案。

现在,北京市政府终于也拿出了它的应对方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个“意见”核心内容有二,一是治堵,二是限车,政府相关部门治理北京交通状况的决心跃然纸上。但是,这件事情却有一些让我看不明白之处。

北京市放开让人买车据说是在2005年,也就是从那年开始,机动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言之凿凿,让大家放心买车用车。2006年11月,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说:“北京并不担心机动车的保有量,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机动车的合理使用。”

2008年奥运会后,有了单双号限行制,于是许多人开始买第二辆车,二手车交易市场一度火爆。这时候,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海平说:“北京市委市政府觉得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限制购买、限发车牌的办法是不合适的。”结果,机动车保有量在2010年11月达到了469万辆。

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治堵早已刻不容缓,为什么还要放五年的羊?这种“先放后收”的游戏中,究竟藏着何种玄机?

大学教师孟建在2010年12月25日的《新京报》上说,他在京工作11年,虽然住家离学校很远,但依然坚持坐公交。但是,12月23日坐公交车的遭遇让他意识到,“政府在对待为环保和治堵做出贡献的人方面,是何等的‘冷冰冰’与不作为。无奈之下,我下决心明年必须学车、买车了”。他把这种买车称之为“报复性购车”。

现在看来,虽然这种“报复性购车”已经受到了诸多限制,但从“恐慌”到“报复”,分明反映的是公众的情绪。如果治堵只是限制了人们买车,却无法有效解决绿色出行问题,便无法修复人们的情绪。如此治堵,是不是意味着给人“添堵”才拉开序幕?

我希望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畅通无阻,但种种迹象表明,畅通无阻很可能已成遥不可及的梦。因为我骑车上下班,时常会发现自行车道上也塞满了小汽车,连我都被堵上了。而占道的车主往往还挺横,好像一开车就成了上等人。这种情况,会让绿色出行者既受打击也受刺激。步行者骑车者是玩不过开车者的,他们也就成了这个城市中真正的弱势群体。如今“意见”中说了,要倡导和鼓励大家绿色出行,我倒想问问,你凭什么鼓励,用什么倡导?

TAGS:评论 | 责任编辑:汽车网 |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相关文章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网友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精品导读

更多>>商家推荐

车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紧凑
  • 中型
  • 中大
  • 豪华
  • SUV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