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长在一个普通上海家庭的80后,儿时的记忆中,承载我上学路途上的,都是父亲的28寸老坦克以及挂在自行车把手上的蓝灰色上海牌老式公文包。那个年代大上海的马路并不宽阔,但交通从不拥堵。自然谁也不会想到轿车——这个当时看来“派头”十足的上等玩意,20年后会成为这个城市出行的代步工具。
能坐上“嘀嘀巴巴~呜”(小时候大人教给我的轿车代名词),还得感谢上海出现了一种叫做出租车的行业。平凡的上海父母们都拿着小几百的月薪,没有急事是不会动打车的念头的,所以能打一次出租车也是许久思想斗争后的奢侈结果。我们一家三口总站在路口等待着“奥拓”车的到来,因为这辆小车每公里只需要九毛,使得我们这样的平常上海家庭在奢侈念头后也能过上“叫差头”的瘾。看着一辆辆出租大车飞驰而过,始终没有扬手拦下,“来一辆夏利也好,一块二的”,我才知道那种坐得最舒服的,但每公里需要一块八的出租车牌子叫大众,上海大众。小学课堂里,曾几何时我流着鼻涕含着棉花糖对玩伴说,等我长大发财了,我就天天坐那一块八的大众。
舅舅和舅妈赶上了“上海人在东京”的出国打工潮,后来带着大笔的外汇回了上海做生意。1998年的年夜饭他们开着一辆大众桑塔纳2000来的外婆家,永康里弄堂口的小孩子们都出去围着看,我也贴着车窗向里面看了半天。宽大、舒适、略带弧线的外形,看得让我都忘记了外婆的腌笃鲜汤有多香。妈妈在一旁告诉我,好好念书,长大也开大车;我告诉自己,这车每公里肯定不止一块八。
回到不大的家中,趁妈妈在厨房忙家务,我总喜欢一个人比划着学舅舅开车的样子。拿着小塑料洗脸盆做方向盘,拖把柄放在椅子边上当做挡位杆,边转动着脸盆嘴巴里发出轿车的油门轰鸣声,时而拨动着边上的拖把柄,十分得意,全心投入。最使人热血沸腾的便是在脸盆中央,我用铅笔涂鸦了一个圆圈,里面一个V和W字样,每每看见,得意的很呢。
去高考的那天早上,父亲特意订了一辆出租车陪我赴考,一块八的。虽然当时已经有花花绿绿其他牌子的轿车,上海宽阔的马路也已走上了拥堵的历史舞台,然而陪伴我走出高考人生路第一步的还是上海大众,还有便是父亲母亲殷切的鼓励。车轮滚动后,我坐在车中,隐约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在阳光的普照下,变得色彩愈发动人。
童话年代终会过去,繁忙的工作并不会使我厌倦上海,80后的我们始终有着信念和目标去为人生奋斗。工作4年后,我也准备买车。毋庸置疑,儿时的梦想从未被遗忘,上海大众POLO。
拖着妈妈去4S店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和我攀谈起来,“还是普桑(上海人对大众的统称)经戈(牢固),开了十年的车了,没出过啥大毛病,”我很欣慰地对妈妈笑,“老妈,你看,我有好好念书的。”
3年过去,我想换个SUV或MPV,这次的选择范围就广了,感觉途安还不错,本田的CRV也在考虑范围之内,但不管选择什么车,对于我们这代80后上海人来说,大众品牌轿车,不是身份、不是自豪、不是虚荣,而是一份来自骨子里的信任和依恋,也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对这座城市的风雨记忆。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