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 注册

治堵,郑州一直在行动
2011年1月20日来源:本站编辑
  上周,大河车城的拥堵策划让众多读者感同身受,不少人致电编辑部评说郑州堵情,并为解堵支招。与此同时,郑州警方也向社会公布了解堵构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实,这几年郑州的解堵一直在行动,包括已经实施的很多路口禁左、增加单行线、增加停车位、重大节庆活动单双号限行、打通断头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治理特权车、扩大货车禁行范围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郑州的交通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郑州解堵 警方再出构想

  其实,郑州警方此次出台的解堵构想,有些是以前曾经提及但没有实施,有些是随着形势变化产生的新的想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经济杠杆、制度手段、基础设施、理念素质四个方面。

  经济杠杆方面,主要是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和重点地区和路段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可行性,希望以此消减中心城区的交通流量。停车收费方面,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等差别化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同时,研究在火车站地区、二七商圈等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尽快实施。

  制度手段是此次郑州警方解堵构想中分量最重,也是引起关注最大的部分,包括高峰时段、节假日限制外地车,错时上下班等。按照警方预测,每天来郑州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外地车加上长期驻郑的外地牌照车辆,多达10余万辆,约占郑州市区机动车总数的1/8,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道路和停车资源,让原本就“吃紧”的郑州城市交通愈加“捉襟见肘”。这种情况在节假日时段尤其明显,因此警方构想,加强外地进郑车辆管理,外地车辆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的若干交通流量饱和路段和节假日的三环之内的市区进行限行,调控节假日交通的流量。对有条件的不同部门、行业有层次地错开上下班时间,并加长错时的时间间隔,确保效果。

  基础设施方面,建立开发项目与配套代建道路、公交场站、停车场、人行过街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制度。建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按差别化原则修订实施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

  理念素质方面,主要是借助媒体宣传,让交通文明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进农村,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和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宣传,以提高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的理念,倡导文明出行的风气。

  看衰看涨 市民点评构想

  对于郑州警方出台的这些解堵构想,市民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从记者在街头的随机采访来看,总体而言,对于基础设施、理念素质方面的构想,几乎所有的市民都持支持的态度,对于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持支持态度的市民也占多数。而分歧最大、争论最激烈的就是限制外地车的政策。

  家住郑州市铭功路的李长法先生就认为,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可以说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郑州的好多地方拥堵,与行人、车辆不遵章出行有很大的关系。而提高中心城区的停车收费标准,对于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确实有缓解作用,虽然这样会增加车主的出行成本,但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但需要注意,一是提高的标准和区域应该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在解堵的名义下进行乱收费;二是要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作为减少车流后的配套措施,否则,提高收费标准的作用将大大减弱。

  而对于限制外地车辆,则是支持者与反对者针锋相对,而反对者略占上风。支持者认为,每到春节、中秋前,郑州很多路段的交通就会几乎陷入瘫痪状态,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外地车辆,限制外地车辆将会很好地改善节假日郑州交通状况。至于外地人来郑,只要做好公共交通的保障,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而反对者则认为,郑州如果实行这样的措施,无疑是一种忘本的行为,也与郑州兼容的城市风格相悖。郑州本身就是一座移民城市,近年又在着力打造各种产业,限制外地车无疑将对这些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在合法通行证方面也很难把握平等的原则,有可能助长特权等行为。

TAGS:堵车 | 责任编辑:汽车网 |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相关文章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网友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精品导读

更多>>商家推荐

车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紧凑
  • 中型
  • 中大
  • 豪华
  • SUV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