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中国轮胎业可谓风云变幻,从上半年一路“涨”到2011年,“涨”字当头成为轮胎业2010年最明显的趋势。经历了2009年国内轮胎市场的井喷,轮胎业进入“发烧”扩张阶段。行业分析人士,之所以出现2010年的涨价潮,一是因为:2009年中国4万亿投资所带来的对卡客车轮胎需求的增加导致2010年中国市场上轮胎行业集体持续涨价,年初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主要轮胎制造商都纷纷调高了其在华的售价;二是轮胎纷纷涨价也是由于原材料涨价造成的成本压力上升。2010年以来,由于云南等国内主产地省份遭受了干旱天气影响,以及泰国、印度等国外主产区割胶期因阴雨天气延后,导致天然橡胶产量比往年有所减少,天然橡胶价格快速上扬。原材料暴涨,对于薄利的轮胎行业而言,提高轮胎售价是维持经营的必要手段,因此汽车轮胎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国际轮胎供应商在各地一波接一波地宣布轮胎涨价。
特保案裁定终结
2009年9月11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对来自中国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在4%现有关税的基础上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高额关税,其中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2010年“特保案”再起波澜,似乎有了尘埃落定的悲凉意味。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采取的过渡性特保措施并未违反WTO规则。而这样的裁定也表明中国在美国发起的轮胎特保案中败诉的同时,美方对中方轮胎行业开出的“惩罚性关税”罚单仍将发挥作用。
对此,相关人士认为,轮胎特保案执行特别关税至今已1年多,对国内轮胎企业造成的实质性影响已经形成。即便世贸组织继续维持目前的裁定,对国内轮胎企业的外贸产生更大影响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轮胎特保案,我国轮胎企业出口美国受阻,失去了当时将近40%的海外市场。
国内轮胎企业现在实际上面临着双重考验,一是快速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二是继续失去美国市场份额。两大因素将使得轮胎企业在2011年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
轮胎鼓包
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轮胎鼓包”现象不绝,引起消费者对轮胎质量投诉问题曝光的集体性爆发。在有关各轮胎质量问题的投诉中,车主大都希望企业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召回缺陷轮胎,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汽车零配件纳入召回机制。
在2010年汽车召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轮胎属于耗损件,而之前一直也未有相关召回政策出台,因此因轮胎引发的投诉也不占少数。
据统计,2010年一季度消费者对轮胎的投诉占汽车质量问题投诉总数的2.6%,二季度上升为6.0%。主要投诉问题包括轮胎鼓包、轮胎胎面开裂及爆胎等。
据了解,目前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对轮胎召回的做法非常普遍。2008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共发布轮胎召回令20次。2010年9月30日开始,固特异在美国市场上召回从2010年1月24日至2010年5月29日生产的邓禄普轮胎,这批轮胎存在非正常亏气的情况,如果车主不及时发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损伤轮毂以及道路地面,还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鼓舞人心的是,在 2010年10月11日,工信部出台国家《轮胎产业政策》,首次提到对轮胎(包括翻新轮胎)建立召回制度,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举措。我国作为汽车产销大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不能完全适应整车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加强零部件召回管理十分必要。
《轮胎产业政策》
2010年10月11日,工信部出台国家 《轮胎产业政策》,鼓励轮胎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品升级,严格设定我国新建、改扩建轮胎项目的门槛,遏制轮胎产业产能过剩。此外,《新政》中首次提到对轮胎(包括翻新轮胎)建立召回制度,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举措。《新政》中还要求到2015年时,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这对整个轮胎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无疑是个推动。
轮胎翻新领跑再制造业
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轮胎业的升温。作为世界橡胶消耗、轮胎及废旧轮胎产量的大国,其年轮胎翻新率只有7%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以美国为例,轮胎翻新率高达98%,市场替换率近50%。市场潜力巨大,港机、航空等特种轮胎的翻新潜力则更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委于2010年5月31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型废旧轮胎翻新被列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重点领域,行业人士分析,轮胎翻新有望领跑再制造行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