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 注册

车市消费不断扩张 突显出有效产能的不足
2010年12月10日来源:本站编辑

车市消费的升级比厂家的扩张更加迅捷,适应这一大形势的厂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刺激政策翘尾效应的发酵,11月乘用车销量如期创出历史新高,12月更仍将继续走高。更有意思的是,11月国内乘用车厂家销量排名出现了格局性的变动。

据乘联会的统计,在广义乘用车领域,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11月销量均突破10万辆,超过了以微客为主的长安汽车(微博)上汽通用五菱。在微客制造商中,长安汽车也追上了上汽通用五菱,领先1.5万辆左右。而奇瑞汽车向东风日产扳回一局,进入狭义乘用车的前五名。一汽大众则被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甩开一大截,差距高达3万辆。

这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未出现的变局。而造成变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被超越者都受困于产能不足。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等无不如此。

近两年在刺激政策的干扰下,车市运行打破原有规律,激进和保守路线各有人坚持,而事实证明,胆大者获得了风险回报,形势比人强。在整个行业呈现产能过剩趋势的情况下,有效产能存在不足。

但之所以说形势比人强,并不单单是指政策刺激下的潜在需求提前爆发,而是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好产品的缺失,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有效产能不足。

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上海通用今年独步车市,是其在前年产品调整后的实力爆发使然,上海通用新车动力换代比其他车企要提前了一年半,而泛亚的技术积淀更到了市场应用阶段,使上海通用得以引领本土化潮流。

同样,大众从2008年开始彻底推广的新动力总成战略,使南北大众保持市场领先优势。

因此,有效产能的扩张,必然伴随技术和产品的进化。车市消费的升级比厂家的扩张更加迅捷,适应这一大形势的厂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只是滥竽充数,必将被扫地出局。

眼下业内最关心的是明年在政策退出后的市场走势。可以肯定的是,政策对量的刺激会减弱,但对质的提升会加强。在目前宏观经济前景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作为支柱产业,政策也不可能让汽车业完全空档滑行。车企与其观风押宝,不如老老实实提高适应市场升级的内功。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以来所谓合资自主品牌风起云涌,其实质是合资品牌以自主之名,推行低端产品抢占原有内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但合资品牌的伪自主战略之所以形成大势,根源还在于内资品牌留下的市场空档。“自主品牌向上,合资品牌向下”原本并不存在。整个市场都是向上的,只不过看谁能在各大细分市场中不断推出领先的产品。

TAGS:车市 | 责任编辑:汽车网 |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相关文章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网友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精品导读

更多>>商家推荐

车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紧凑
  • 中型
  • 中大
  • 豪华
  • SUV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