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巷作弄堂,而且是古运河的水,无锡这座城市还真有些别致。以船代步,以水为路,我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南禅寺出发,沿着水弄堂慢慢逛来。“十里尽开店”的繁华已一去不返,如今无锡古运河的两岸有种说不尽的寂落。曾经的店铺商家已破败凋敝,很多民宅正处于拆与不拆的尴尬之中。运河水不甚干净,于是也鲜有邻家媳妇在河边浣纱洗衣的江南景致。倒是一座座石拱桥依旧经历风雨而不倒,拱着承载着浮华与没落的“脊背”,令所有人都如翻越小山丘一般,迈着缓慢的步伐往来其上,每走一步仿佛都在慢慢品味岁月之味。
弃船登岸,我步上水弄堂下段的大窑路。顾名思义,这里曾是烧窑之所。虽然曾经的砖瓦窑早已倒塌了大半,但如今在古宅旧巷之间依然随处可见古砖瓦窑残破的身躯,只是在荒废了几十年之后,窑顶早已长出了浓密的“绿发”,尚未倒塌的窑炉也成为左邻右舍堆放杂物的地方。
从古窑群博物馆的老馆员黄仁荣口中,我第一次得知了无锡曾经的烧窑盛景。他说: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大窑路一带曾经有几百座砖瓦窑。以前这一带是无锡的乡下,居民不多,多的就是砖瓦窑。无锡烧窑,靠的是两点。一是本地的土质好,含铁,烧出的砖瓦能敲出金属声,十分结实耐用。二是这里紧靠大运河,漕运方便,烧出的砖瓦能便捷地运往各地,南京壮观的明城墙多半用的都是无锡的砖。大窑路自明初烧窑,兴旺了400余年,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曾经养育了数千窑民,富庶了十大家族,黄仁荣的家族也是其一。
说到这里,黄老伯又兴致勃勃地为我念了一首与烧窑有关的吴歌(古代江南吴地的民歌):“一声烧窑人,一般窑怎烧出两般货样,砖儿这等厚,瓦儿这等薄,厚的就是他人呀,薄的就是我。”一首情歌却道出无锡砖瓦窑的百年兴衰。
听得不过瘾,在黄老伯的指导下,我又捋胳膊挽袖子,亲手玩起这“泥巴的游戏”来。拿出一副砖坯匣,我先试着做起砖来。将和好的泥巴放在模具中,用木槌用力敲打一番,再用绷着线绳的弓子刮掉多余的泥巴,一块砖便可脱模阴干了。
接着又做了一块瓦当,那模具很像做月饼的模子,工艺程序与做砖差不多,只是所用的泥巴要硬一些。黄老伯说:虽然只是做着玩,但这模具和工艺与以前所用的基本是一样的。
从博物馆步出,我自陆路沿南下塘往回走,想用双脚更真实地感受一下这水弄堂的韵味,却无意中在破旧的民宅间发现了一家颇为时髦的饭馆。饭馆改建自无锡压缩机厂的老厂房,红砖钢架的高大厂房令饭馆内部拥有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充满了后工业时代的Loft风格。尤其是在周遭败落的运河、旧巷的陪衬下,更显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奇异感。
[分页]饭馆虽现代,却仍少不了那道最经典的锡帮菜——酱排骨。虽然只是半份,那菜量已让我吃惊,换作一个“肉食动物”,一定会大呼过瘾。那些排骨的块头颇大,闪烁着颇能激发食欲的红褐色。一口下去,感觉那肉质表面有些柴,里面又鲜嫩异常,瘦中略带肥,酱咸中略带甜,直让我吃得欲罢不能,有种“眼小肚子大”的感觉,而没落的古运河似乎也在这精致的味觉感受中恢复了些许生机。
资讯补给:
1、无锡距离苏州65公里,每40分钟即有一趟班车往返,全程高速公路。无锡的“水弄堂”即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位于南门南禅寺一带,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包括:清名桥、伯渎桥、丝业博物馆(门票20元)、古窑群博物馆(门票10元)、祝大椿故居(门票10元)等。可乘8人的小摇船的包租费为280元/小时(白天)或350元/小时(晚上)。
2、无锡传统烧制砖瓦的工艺程序如下:首先是挖泥(取地下1米深的泥土),而后加水搅拌,浸泡15天后开始人踩牛踏地炼泥(和泥),之后入模做坯(根据不同的用途,无锡的砖模有22种之多),阴干也需15天左右,最后就可以装窑、烧窑。古窑群博物馆有专门的体验区,供游客体验做泥坯的乐趣,做好的泥坯还可以带走做纪念,瓦当收费15元,泥月饼为15元/2块。
3、此家餐馆名为“古韵新味”,位于南下塘213号。跨塘桥边还有一座倚河而建的矮脚楼酒楼,同样是体验锡帮菜和品味古运河的好地方。值得推荐的还有位于清名桥边的清和茶楼。住宿推荐临古运河的财富古运河酒店(www.caifu-hotel.com),标间368元。如果想买些无锡酱排骨带回家,可认准“正宗老陆稿荐”牌的便携装,这个创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老字号还提供无锡其他的美味特产,包括肉馅面筋、太湖熏鱼、香糟块肉等。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