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正式实施还有一个多月,但关于汽车“三包”责任由销售者承担的规定已经引发了经销商们的不安,担心新政的实施很可能导致售后成本大增,在目前汽车厂商处于强势的背景下,一些4S店或因此倒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日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三包”的责任方落到了经销商的身上,这需要经销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加大服务力度。从长远发展来看,不注重服务的经销商将遭遇考验。
售后压力增大
按照汽车“三包”新政规定,“三包”责任并非由生产者承担,而是由销售者承担,再由销售者向生产者和其他经营者追偿。事实上,在汽车“三包”政策公布后不少经销商就已反映,一旦作为销售主体的4S店在执行环节出问题,经销商很容易成为利益受损的一方。
一家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曾引起过部分消费者的不满,出现这种情况时经销商多数是自行承担维修费用,如果汽车“三包”实施,出现退换车的现象,经销商则无力独自承担。
罗磊也认为,与美国的《柠檬法》将责任直接指向汽车制造商而非经销商不同,中国的汽车“三包”充分征求了生产企业的意见,对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的汽车经销商不利。“在汽车"三包"实施细则出台前,经销商的担忧是普遍存在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在推进,请法律专家在经销商集团中对"三包"规定进行详解,以便正式实施"三包"后,经销商能够有所准备。”罗磊说。
厂商积极应对
虽然汽车“三包”政策表现出了对经销商的经营可能不利,退换车及维修费用如何处理等问题悬而未决,但各企业已积极推出应对措施,以减少因质量问题产生的影响。
此前,北汽、长安马自达、东风日产等车企已提前开始实施汽车“三包”政策,更多的企业则是主动延长质保期限。其中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等6家企业提出了三年或10万公里的质量担保。一家合资品牌的经销商透露,目前厂家已对运输途中产生的车辆受损问题实施了退换货措施,获得了消费者与经销商的认可。
在罗磊看来,汽车“三包”是一把双刃剑,在“三包”规定出台前,市场中存在部分消费者过度维权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在“三包”出台后将会有所好转。
洗牌趋势隐现
在汽车“三包”实施后,汽车厂商主要是加大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但经销商却仍不得不面临卖车不挣钱,维修成本加大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料显示,美国《柠檬法》实施之初就曾有大批车企倒闭,美国现在的汽车市场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显现的雏形。而在中国市场上不少经销商担心,退换车由经销商承担最终将迫使渠道整体洗牌。
汽车业专家苏晖认为,从目前来看,汽车厂商如果对经销商的赔偿行为不加以干预,很可能会出现大批的经销商倒下,这不仅会对汽车销售和服务产生影响,也会造成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不信任。
“与其互相推诿,不如厂家主动承担起责任,毕竟质保期的延长与"三包"的目的相吻合,这对厂家的品牌培养也是有利的。”苏晖表示,今年初,已经出现了大批经销商的退网事件,因此汽车“三包”实施后,各厂家与经销商应该共同担起责任,如果消费者在经销商处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最终影响到的还是企业本身。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