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出位时,行人、车辆完全处于视线盲区,请注意安全。
七招晋级
倒车高手
第一招:用尽路宽
赛道驾驶追求“用尽路宽”,是为了提高弯道行驶的车速;倒车入位时谈“用尽路宽”,则是指开始倒车前就引导车身与车位形成较小夹角,使倒车入位更加容易。
第二招:观察空中
除了观察地面的障碍物,也请看看空中。居民楼一层的防盗窗,地库上方的通风管都是潜藏的杀手。即使不妨碍停车入位,打开车门、开启尾门时也要多加小心,击碎车窗、戳穿车门都是一瞬间。
第三招:注意警示
不要完全相信倒车雷达,但倒车雷达也不会无故报警。现在的倒车雷达至少有四个传感器,如果警示声一直在响,请一定下车看看。是藏着小孩子、小动物,还是埋伏着消防栓、高台阶。
第四招:照顾盲区
回身观察时,车辆的左后方就成为盲区;方向盘左转时,车辆的右前角就容易“出位”;驶出“非”形车位时,左右驶来的车辆都在盲区中……倒车时别忘“观察盲区”。
第五招:保持低速
既然是停车入位,说明已经到了目的地,心情平静些、倒车速度慢一些。即使偶有心神不宁、观察疏漏、判断不准,较低的车速时车身撞击的动能较小,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第六招:使用灯光
灯光不仅可以用于照明,还可成为倒车时校正的标尺。在车位里前后移动时,打开前灯、轻带刹车都可利用灯光作为观察距离的标志。灯光的照明半径越小,说明己车与障碍物的距离越近。
第七招:下车看看
谁也不是神仙,如果觉得“吃不准”就下车看看。一来避免潜在的风险,二来为自己积累经验。无论车上坐着谁,车下站着谁,都不要逞强。下车看看没人笑话,出了事故才丢脸。
技术解读
为何要倒车入位
倒车行驶定位精确
为什么看似狭窄、拥挤的车位,倒车却可以从容入位?为什么侧向车位一定要采用倒车进入?为什么正向驶入“非”形车位总停得歪歪斜斜,倒向驶入却可停得四平八稳?
对于大多数乘用车来说,前轮负责转向,后轮仅作定向转动(提供后轮随动转向功能的车辆除外)。车辆转弯过程中,上述特性使负责转向的前轮行驶距离较长,定向行驶的后轮行驶距离较短;此外,后轮在任何时刻均与车身保持平行,驾驶者容易做出判断——倒车行驶时,驾驶者对于车辆的定向与定位更加准确。
以叉车为例,叉车是后轮转向、前轮直线行驶的代表,几乎可以实现原地掉头,而前轮的移动距离很短。这样的特性使得叉车在狭窄的库房中可以闪转腾挪,精确定位需要操作的货盘,间接提高了库房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狭窄的停车空间内、角落里的停车位以及有路肩障碍的路侧车位,倒车入位是最好的选择。
后视镜里的秘密
凸面镜易引发误判
很多人习惯凭借外后视镜完成倒车。这看似潇洒、熟练,却潜伏安全隐患。
通常情况下,外后视镜使用凸面镜——镜中物象难以反映真实的空间距离。右侧外后视镜的焦距小于左侧,司机视野更大,但物体变形也较大。一些进口车的外后视镜上还会印刷警示文字,“实际的物体比镜中显示更近”。
建议驾驶者,倒车时养成回身观察的习惯。回身观察时,驾驶者的头、身保持在车辆正中,便于调整车辆行驶轨迹;辅以观察左右外后视镜降低盲区的风险,避免误碰车辆、行人。
当排挡挂入倒挡后,一些豪华车的右外后视镜可以向下翻折至预设的角度,方便驾驶者观察车辆与路侧的距离、右侧路面有无障碍。也有一些车辆的外后视镜采用双镜面设计,通过装配不同曲率的镜面,兼顾大视野观察、停车入位校正的辅助功能。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