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车型的推出步伐越来越快
Bratzel说:“在过去的10年里,由于行业内竞争激烈,导致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严重缩水。全球的汽车制造商期望在短时间内推出新车型或衍生车型,来扩大其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新兴的重要市场上,由于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缩短新车研发和制造的周期。实际测试和试运行的次数更是减之又减,更多的只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测试。因为这样既能减少时间又能节约成本。
3)生产和研发的全球化
为了实现成本、时间和创新效益,很大一部分创造价值已经转移到了汽车供应商身上。为适应生产和研发的全球化大框架,汽车企业纷纷扩大生产线,增设工厂。汽车制造商为了以低成本获利,往往忽视了与员工、供应商之间的协调沟通,且汽车供应商的质量标准良莠不一。这给汽车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也对日后汽车质量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增加的成本压力
在面临巨大的成本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采用模块化设计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大众高尔夫、奥迪A3和西雅特LEON在外观上看上去完全不同,但却源自相同的平台和模块技术。
模块化设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加快新车型的研发速度;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带来不少汽车安全隐患,有时仅因为一个部件的问题就会导致数以百万计的车辆被召回。
2012年召回事件总结:
有时候可能汽车制造商忽视的所谓的小问题就会引发大规模的车辆召回事件。回顾2012年的召回事件,大概能总结出以下几点:
1、2012年47%的召回事件都发生在美国市场,召回原因往往是电器元件的问题;
2、近14%的召回事件是由于乘客保护安全隐患问题;
3、11%的召回是因为发动机、传动系统或燃料系统的缺陷;
4、7%的召回是因为刹车问题;
5、没有所谓的最安全汽车品牌,不论是以质量著称的德系车,或是以性价比著称的日系车都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召回事件;
6、汽车制造商不一定需要支付返修成本。只有在保修期内车型才能免费排查维修。较旧的车辆,汽车制造商不负责返修费用。因为他们认为为了维护自己品牌形象,将车辆召回已经足够。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