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不离棒,棒不离棍,谓之棍棒。
棍为百兵之祖,棒沾了这个光,为兵之次祖。
江湖以棒称雄者,绝非等闲之辈。俗界,人中之龙赵匡胤;神界,齐天大圣孙行者;空界,天下功夫源自少林,皆以棍棒名出天下。
天机棒在百晓生兵器谱中排名第一,当然不是浪得虚名。
河南之于中国,即中国之于世界。负绝顶之功力,怀渊深之巨大潜力,谓之天机;肇一方之始,谓之棒。2010中国车市,负天机棒之名而蓄积待发。
得中原者得天下,不仅仅是地理,政治需要,也是经济的真理。
占据中原市场,可东出山东、江苏抚目前中国最发达地区之背,可北上京冀乃至东三省,可西进西部桥头堡西安以及甘、新、宁、青等地,南下直达长江,居高俯视湘鄂粤等地。负亿万人口之地而控四战之市场,几立于不败之地矣。
中原汽车市场,近年渐有脱胎换骨之势。豪华车、中高级车、中级车、经济型车、微车,齐头并进,一路冲高,各品牌销售冠军,纷纷花落中原,让各厂家刮目相待。
河南车市 红透天空
去年一年,河南汽车市场乘用车上牌量达35.21万辆,增长了58.6%,其中,郑州市乘用车上牌量为100696辆,较2008年的67891辆,同比增幅达48.3%。
没有最强,只有更强。虽然今年全年的数据还没有最后出来,但从一个片段就能看出来今年河南车市有多火,有多红。
今年10月,郑州市交警支队发布消息,十一长假结束后,郑州市新车入户迎来了新一轮“井喷”,短短12天新增加机动车1.3万多辆,相当于郑州市1995年全年的机动车入户量。到今年10月,郑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53万辆,其中市区70多万辆。今年前11个月,郑州人共购买14.41万辆车,花了200.7亿元,缴纳车购税16亿元。
近几年,河南汽车销量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乘用车作为车市销售的主力车型,最高增幅接近50%。省会郑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从2000年的40万辆升至目前的150多万辆,只用了10年的时间。目前,河南省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7位,私车保有量居全国第8位。而在目前的私车中,又以中级车和小排量车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尤以中级车最受欢迎,占据了市场主流。
今年河南汽车市场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市场红火得很平稳。以郑州市为例,从郑州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3月~10月,除了9月份办理车购税的汽车超过1.5万辆,其余各月办理车购税的汽车均维持在1.1万辆至1.4万辆,市场一直比较平稳。今年前11个月,郑州小排量汽车销售77629辆,1.6L以上的汽车销售66475辆。小排量车占比为53.9%。
这一系列的数字的背后,是连续多年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的事实。正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河南人均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加上一亿人口的消费潜力,让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看重这块市场,加上河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河南在厂家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车型市场 全面开花
与前两年河南最受欢迎的车型主要集中在中级车和经济型车不同,今年虽然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小排量车仍然占据了主流,但从整体市场来看,如今的河南汽车市场已经呈现全面开花的局面,从价值数百万的豪车到价格数万的微车,在河南市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这也造就了一个个品牌的4S店销售冠军花落河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微博) 、上汽荣威(微博)、上海通用别克、上海大众等品牌的4S店业绩,在全国纷纷排名前列。河南市场之所以出现这种由点及面的变化,一方面是河南汽车消费潜力大,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与河南对于汽车消费的政策限制少、鼓励多分不开。上海等地通过牌照控制汽车消费,北京等地通过路段限行限制汽车使用。与之相比,河南对汽车消费的限制很少。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而今年出台的汽车下乡政策,让河南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引爆了河南微型车市场。五菱、长安、昌河、海马、开瑞等车型在河南市场大行其道,销量节节攀升。特别是到年底,随着汽车下乡政策接近尾声,微车消费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微车之外,经济型车、中级车历来是河南车市的一个大头,加上今年有购置税优惠和节能车型补贴两重优惠,河南市场的经济型轿车从年初到年尾都是一路走俏,不少车型都是一车难求。从记者在4S店得到的数据来看,A级车在今年占据的份额仍然不小,这其中除了政策因素拉动外,中级车以其优越的性能,丰富的配置,出色的安全性、多功能性以及适中的价格成为众多中原购车者的首选。
豪华车成为今年河南车市的一个亮点。今年前11个月,郑州车市100万元以上的豪车,共卖出698辆,平均每天就有两辆百万豪车落户郑州,比去年全年多出336辆,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截至11月底,郑州市30万元~50万元的汽车销售出7354辆,比去年全年的销量还要多出3071辆;50万元~100万元的汽车销售出2982辆,比去年全年多出1368辆。最受欢迎的百万元以上的豪车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雷克萨斯、凯宴、丰田、保时捷。最贵的车辆也开始升级换代,去年郑州新购车辆最贵的一辆车是费奥拉诺,价格高达600万元。而今年则是价值800多万的劳斯莱斯幻影。
厂家政策 倾斜中原
随着河南汽车市场销量的异军突起,河南市场也成为厂家眼里的香饽饽,生产建厂、新车首发、促销活动、高层考察……每一项都把河南作为重要的一站。
今年下半年,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投入使用,一向行色匆匆的日产总裁戈恩出现在了典礼仪式上,连东风日产200万辆庆典都没顾上参加的戈恩出现在河南,足以看出日产对河南市场的重视。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投产后,将为东风日产进行代工生产SUV车型,从而实现东风日产奇骏、逍客车型的本地化生产,同时也将郑州日产的产能提升到18万辆。在郑州日产的第二工厂二期完成后,郑州将成为日产在中国的第二大生产基地。
就在这个月,海马郑州的第三工厂也开始奠基。总投资30亿元的第三工厂,将建设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线,以生产交叉型乘用车为主,投产后,将形成25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而在奠基仪式上,海马汽车高层全体出动,为海马郑州助威。
无论是全国性的新车巡回上市,还是新车上市前的市场预演,抑或是为了展示品牌形象而举行的分站活动,郑州总是厂家重要的一个棋子。上海通用、长安马自达、吉利汽车……中原汽车市场的火爆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厂家的注意。
河南汽车市场的潜力有多大,这从本报每年举行的春季车展和秋季车展上就可以看出来。六七十个品牌四五百款车型参加,一次车展就是五六千辆的成交订单,让商家认识到了河南市场潜力无限。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