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 注册

调控房地产之后 必定抑制汽车消费?
2010年10月20日来源:本站编辑
        1700万辆、3100万辆、4000万辆、7500万辆……

  这不是汽车界的数字接龙游戏,而是分别代表着2010年、2015年、2020年、2030年的中国年度汽车销量。

  7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每小时15公里的车速、每天超过4个小时的交通耗时……

  相比7500万辆产销的宏伟数字,这一组数据显得愈发沉重。

  当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遭遇拥堵不堪的都市交通时,往后多看5年、10年,中国汽车产业是否现在就需要限制生产,抑或是限制消费?

  1 30年后年销量逼近2亿辆

  中汽协预测了今年车市产销将突破1700万辆,这在目前看来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即使我等小老百姓也敢化身专家下此论断。

  不过,中汽协还预测了五年之后的中国汽车销量,那就是2015年国内汽车产能将达到2300-3100万辆。

  怎么样,够吓人吧?其实,中汽协还是保守了点。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留平预测的结果是,2020年汽车年销量将达到500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将达到1000万辆。

  而在刚结束的全球汽车论坛上,美联储经济学家爱德华·波利斯哥特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4000万辆,这个预测比徐留平的谦虚了点,但他接着放了一个大大的卫星——到2030年将达到7500万辆,一直到2040年,中国还将继续增加汽车保有量。

  至于2040年中国汽车产销多少辆,这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预测。但按照他的推理,每隔十年中国汽车销量翻一番的话来计算,至2040年每年中国要卖出差不多1.5亿辆汽车?而按照中国车市权威预测的每年最低10%以上的增长率,以这位经济学家的2030年7500万辆的基数来算,到2040年中国每年汽车销量最低将会达到1.9453亿辆!

  2 汽车增量只有6500万辆的空间

  果真如此吗?中国车市难道已经成了无底洞,无论生产多少的汽车都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

  但实际上,无论是10年后的7500万辆,还是20年后的逼近2亿辆,似乎都是一种过于乐观甚至盲目的预测。

  要知道,去年全球的新车销量也才6000万辆。日产-雷诺首席执行官戈恩今年初曾预测,201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约增长3%。而国际券商Groupama分析师称,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中国汽车销量的持续高涨,预计2010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长4%。即使我们取4%这个最高增长率来算,到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也仅8881.5万辆。那么,十年之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这些汽车厂商们只需要生产1381.5万辆汽车后就可以停产了,因为仅中国的产量就足以满足全球的需求了。

  公安部交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而清华大学最近也搞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极限是1.5亿辆,达到此极限后,车市就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阶段。所以,中国还有6500万辆左右的保有量增量。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很快就能达到这一保有量极限值,然后就会进入到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

  3 交通拥堵将改变汽车生活初衷

  从9月17日13时开始,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飘红”的路段不断增多,此后拥堵路段的数据不断被刷新,车流量峰值出现在16时至17时。交管局动态路况图显示,16时30分左右,全市拥堵路段达107条。

  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达到峰值时更是超过140条,已经打破2010年初因大雪造成90余条拥堵路段的峰值纪录。

  不光是北京,当天广州、上海、杭州、武汉等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平日堵车司机难,过节大堵车则是难上加难。不久前,权威部门预测,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届时北京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

  人类发明汽车的初衷是为了享受更快速、更便捷的生活,但当今后每小时15公里的车速仅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时,我们还能感受到汽车生活带来的便利吗?所以,是限制汽车生产,还是限制汽车消费,这是摆在政府和公众面前左右为难的难题!

  4 限制汽车生产VS抑制汽车消费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日前爆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一年365天就是3650亿元了,买车所带来的收益都被堵车所抵消了。

  而与此同时,随着汽车快速进入家庭,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正成为中国车市增长的拦路虎之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二三线城市目前都面临严重的堵车问题,记者回到家乡小县城,居然在主干道也寸步难移,堵车已经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了。

  随着房地产业因"作恶多端"被政府在今年接连调控后,汽车产业因为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且尚未达到需要限制的阶段,目前来说发展得恰恰蒸蒸日上。而政策对车市生产和消费的支持,都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极大的牵引作用。

  但是当汽车带来的社会作用日趋负面的时候,政策还能那么支持吗?会不会转而限制发展汽车?这不是危言耸听。最起码堵车最厉害的北京已经在开始行动了。几天前,五位国务院参事为北京市的交通未来开出了五个治堵招数,第一条就是未来五年控制汽车消费,考虑出台车位占用费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如,提出每年汽车增量的控制指标,提高购置税,加大首次购车成本,加强汽车上牌管理,严格实施按车位证上牌管理的办法;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停车管理收费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实行不同停车费率,进一步扩大实施差别化停车价格的地域范围;通过收取拥堵费、排污费、环境税等手段,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抑制机动车需求。

  如果北京的上述措施开始实施,北京作为国内第一车市的作用可能会消失。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广州及东莞、佛山等城市到时也将开始实施单双号限行,对汽车消费设立门槛。

  自从国务院于1994年公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到2004年施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以来,有车族越来越多,但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汽车增速面前,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那么,当激励政策退出,限制举措相继实施,中国车市该何去何从?

  观点PK台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解决办法是发展新能源汽车

  近几年随着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增长,也出现了用车阶段的社会问题,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依靠"限制汽车发展"的方法,而要用创新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传统汽车的经济性。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车企快速扩张加剧产能过剩风险

  在9月4日举行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陈斌一针见血地指出:"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式发展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他认为,出现产能过剩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信号失灵,企业很难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导致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盲目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一味扩大规模只会造成投资浪费

  赵航认为,我国原来依靠的是引进技术、廉价劳动力、土地税收优惠这些方式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但是,现在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再,靠土地税收政策优惠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一味靠外延发展下去,像家电那样打价格战,汽车企业会几败俱伤。他认为,汽车企业现在需要做的是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同时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而不是一味地扩大经济规模,否则只能造成投资浪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中国不存在汽车产能过剩

  张小虞并不认为目前中国的汽车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甚至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说"叫屈。他举例称,2006年,汽车工业仍被国务院列入了产能过剩的名单。结果,一年后的2007年,中国不仅未看到产能过剩,反而供不应求,甚至提前两年完成年销量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

  产能不是主要问题

  董扬指出,"产能问题不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而是汽车行业的升级问题。"他认为,"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是要将量的发展升级为质的发展,我们要提高水平、降低油耗、改善环境,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关链接

  "十二五"规划:公交出行率达40%以上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会议主要研究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在这些规划建议中,城市交通等民生问题成为了"十二五"规划的热点。

  根据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组织起草的城市公共交通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到"十二五"末,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城市将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城市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公共汽电车平均营运时速达到15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而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将基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

  当在马路上恣意畅行已成往事,我们唯有怀念。当十年后中国汽车年销达到4000万辆时,我们唯有祭奠。杜撰小词一首,与隔壁行车道上打开天窗看星星的同路人共勉。

  《虞美人·堵车》

  天天塞车何时了,痛苦知多少?

  小路昨夜又不通,不知不觉堵到月明中。

  家中晚餐应犹在,只是变凉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四千万辆远不够!

TAGS:汽车 | 责任编辑:汽车网 |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相关文章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网友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精品导读

更多>>商家推荐

车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紧凑
  • 中型
  • 中大
  • 豪华
  • SUV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