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两位在加长上很有心得的产品,奥迪A6L与沃尔沃S80L,并且为了追求公平,我们都选择了他们的期间型号,A6L 3.0T与S80L 3.0T。
每一寸的争夺
如果讨论加长,那奥迪无疑最有发言权,A6L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幸运的是,这只螃蟹肉味鲜美,奥迪看准了中国的市场特点,对于消费者需求把握准确,它的成功是一方面,另外也带起了国内的加长风潮。
对于国内市场,消费者对于中大型行政车的要求很高,既要满足商务上的排场,也要能满足日常家用。而在经过加长之后,宽敞的后排接送客户更方便,并且偶尔自己也可以坐在后面,把开车工作留给其他人。
让我们把话题重新回到两辆车上,随着国家排量政策的变化,汽车厂商也随之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不少厂商都将自己的旗舰车型排量设定在3.0L,以此来减少税费上的支出,而另一方面,3.0L发动机对于这些加长后接近或者超过5米的大车来说还算不上强悍,于是增压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奥迪拿出了3.0L机械增压发动机,沃尔沃选择了更常见的3.0L涡轮增压发动机。
从外形尺寸说起,对于经常出入商务场合的人来说,座驾代表着身份,奥迪A6L有着超过5米的身长,而S80L虽然要略短一些,但横向的宽度和纵向的高度要更出色,奥迪更加修长,而沃尔沃却有着更宽广的肩膀。
对于尺寸上,我们最大的关注点还是在轴距上,奥迪加长轴的先行者,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大有赶超之势,沃尔沃将轴距加长了140mm,从而一举达到了2976mm,超过了A6L的2945mm,奥迪的后排空间已经足够让中国消费者所满意,那么沃尔沃S80L能否提供更出色的感受呢?
奥迪A6L能在中国热销多年,大气严肃的外形功不可没,方正的车灯,大嘴进气格栅,平稳的车身线条,无不让人感觉一种严肃,当然在这种严肃中,奥迪也不忘了增加一些时尚元素,例如镀铬进气格栅、LED日间行车灯以及树杈状的铝合金轮圈。
沃尔沃S80L这个来自北欧的产品展示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风情,没有浮夸的线条,没有夸张的车身细节,亦如北欧冰冷的气候般严肃,车身线条充满张力,而为了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使用了大量镀铬装饰,并且将进气格栅中间的商标进行了加大处理。
对于外观,很难说两款车谁好谁坏,只能说沃尔沃S80L更冷峻,有着更多的棱角,外形相对来说更加低调,而奥迪A6L更丰满,车身线条更圆滑,经过了多年的本土化生产,它绝对符合国内用户对于商务车的需求。
[分页] 谁有着更豪华的内饰/更舒适的座椅如果说外形拼的是品牌内涵,那么内饰设计拼的就是人性化和奢华了。坐进A6L的车内,奥迪的家族特征非常明显,这是一个有深厚品牌积淀的厂商所必须做到的,无论是SUV Q7还是跑车TT,它们的内饰都会让你感到这是一辆奥迪,而不是其他品牌的产品。在材质选择上,真皮的手感细腻,中控台大部分也采用软性材质,按钮的阻尼到位,挡位感清晰,一切一切的都给人质感和档次感。
沃尔沃同样是家族风格,悬浮式中控台是其最大特点,老款方向盘采用了实木材质,而我这辆测试车改为了真皮方向盘,手感虽然很好但少了一些档次感。真皮和中控台表面覆盖的材质和奥迪不相上下,但在按钮的细节工艺上,沃尔沃还有一些差距。
谈到高科技配置,那么奥迪中央扶手前面的那个MMI多媒体交互系统按钮算是一个,将众多功能集成在这一个按钮之上,功能的确强大,此外发展到今天,MMI已经是第三代作品,在功能性和易用性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即使是第一次使用,也会很快的学会如何使用。而沃尔沃这边就显得有些简约,中控台虽然有可以升起的大屏幕,但并没有一套花哨的人机交互系统与之配合。
其实从人性化设计的方面来看,两款车不相上下,储物盒和杯架都足够使用,而在细节上,S80L的空调要比A6L更好用,人型的按钮设计简单易读,而且出风量也要比A6L更直接,在炎热的夏日,奥迪的空调制冷能力我不太满意,希望这是个别现象吧。
在乘坐舒适性方面,一开始我认为这应该是奥迪的强项,但事实上沃尔沃似乎更能领悟其中的玄机。S80L的座椅要比A6L更厚实更富有弹性,后排腿部空间同样胜出,最重要的一点,A6L的头枕位置不够人性化,乘客的脖子总是不能保证舒适的位置,而坐在S80L的后排可是非常的舒服。
[分页] T6对T6的激烈碰撞
虽然我更愿意坐在两款车的后排,但前排也同样具有诱惑力,沃尔沃和奥迪均采用了3.0L发动机,不过A6L采用了V型排列,纵置布局,而S80L为直列方式横直布局。也许你觉得3.0L对于这个级别的车型来说还不足以让人兴奋,而当奥迪有机械增压帮助,而沃尔沃装上了涡轮之后,是否觉得不一样了呢。
说起奥迪的V6机械增压发动机颇有看点,早年间奥迪一直靠V6 3.2L发动机打拼,不过随着排放法规的逐渐严格,并且奥迪在增压技术方面日臻成熟,全新的V6增压发动机出现了,不仅仅排放更低,还能够满足政策上的优惠。而在选择增压器方面,奥迪表示机械增压有着更平顺的输出,通过将增压器放在V型发动机的夹角中间,即平衡了震动也减少了空间上的使用,并且这种平顺的工作方式更符合奥迪行政商务车的需求。
沃尔沃S80L的增压发动机没有奥迪这么多的噱头,不过它的技术并不落后,通过双涡管技术,减少了涡轮增压的迟滞性,动力的响应更加迅速,也同样能够达到自然吸气的感觉。
在数据上,奥迪的最大功率达到213kW(290马力),从2500转/分时就能够爆发最大的420Nm扭矩。沃尔沃的数值要稍低一些,210kW(285马力)和400Nm的扭矩其实也足够强悍。当然这些只是账面上的数据,实际驾驶中,说实话我感受不出这5马力和20Nm扭矩的差别,毕竟它们都已经足够强大了,只有通过性能测试才能体会两款车的不同。
真正的不同来自于悬挂和转向方面,奥迪的转向更轻盈,沃尔沃更沉稳,对于司机来说,可能奥迪要更受用,毕竟开车只是个工作而已,没必要时刻让自己的双臂发力去掌控方向盘,但是对于驾驶者来说,沃尔沃的方向盘我在手里更有感觉,从左到右只有2.2圈的转动圈数也更加直接,只需要轻轻一动,车头便会朝自己心想的弯角冲去。
悬挂的变化也非常明显,从结构上,奥迪前后均采用了多连杆结构的自适应空气悬挂,而沃尔沃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结构悬挂,诞生于CD平台的S80L在悬挂结构上要比A6L更简单。而在日常驾驶中,沃尔沃的硬朗可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但硬朗并不代表缺乏舒适性,这一方面要归功于舒适的座椅,另外也要归功于减震桶对于震动的吸收能力,所以即使快速经过减速带,后排乘客也不会因为这跳动所懊恼,反之奥迪经过减速带时的动作却显得有点生硬。
除了动力系统,A6L和S80L均配置了四驱系统,奥迪是经典的quattro系统,而沃尔沃的四区系统则是常规的多片式离合器结构。老套系统有什么区别,在日常使用中,Quattro系统会将动力按前后40:60进行分配,而沃尔沃的前后轴可以各自获得50%的动力,而两套系统更细微的差别,后面的测试项目中会有更清楚地描述。
[分页] 测试场上的火星撞地球
加速能力方面,奥迪在功率和扭矩上都要胜过沃尔沃,不过在实际测试中,A6L居然领先了S80L将近1秒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的差异,还应该和奥迪的换挡转速在7000转/分,而沃尔沃S80L在6500转/分就进行了换挡有关系。
加速上的失落在制动性能上找回了面子,沃尔沃只需要39.5米就能够从100公里变为静止,并且车身姿态更加协调平稳,而奥迪则需要41.7米才行,而且后悬挂的拉伸基本到了极限,稳定性要稍逊一筹。
经过了简单的加速制动测试,下面将是考验车辆操控性能的测试项目。虽然商务车不以这些为主,但当两款车同时配备了四驱系统后,我想所有人都很想知道谁的极限更高。
[分页] 绕桩与并线测试
18米绕桩测试是考验车辆操控性的环节,所以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尽量关闭各种电子系统以减少干扰。奥迪A6L只需按动中控台上的按钮即可,而沃尔沃S80L则非常复杂,要通过行车电脑才能够完全关闭。
测试开始前对于沃尔沃抱有很大的希望,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尽管车尾的跟随性非常好,但无法完全关闭的稳定系统会不断地出来修正车身,所以多数情况下S80L更多是呈现一种推头的现象。反观奥迪A6L,尾部的滑动却获得一定的允许,所以更够达到更高的车身极限。而且只要油门的开度控制得当,A6L也可以作出漂移这样的动作,但S80L却会被稳定系统牢牢按在地面上。
并线测试中,两款车都表现出了出色的稳定性,配合积极介入的稳定系统,两款车都可以很轻松地通过,而成绩方面也非常相似。
笔者总结:
奥迪A6L是中大型车中的领先者,而后来者大多实力不俗,沃尔沃S80L作为一个北欧品牌,有着其独特的个性,不过眼前这款价值67万的3.0T车型相比奥迪来说在性价比方面其实没有太多的优势,给人的感觉是太过简约而缺乏了档次感。不过问题不大,我们可以从产品目录中找到2.5T系列,首先在动力上其实是领先一部分对手的,而价格上的优势也足够吸引人。而奥迪方面,同样目前更多的销量来自于2.0T车型,可见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高。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车新闻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